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前三季度银川市工业经济加速跑 稳步回升攀“高”向“新”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3-10-24 09:41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两都五基地”建设目标,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以“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着力构建以“三新”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位居西北地区5个省会(首府)城市第二位,连续11个月位居全区5地市第一位,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4.6%。产业结构更优,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年初的69.7%提高到72.5%。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3.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长态势明显优于全部工业。

强化培育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梯度培育,建立企业培育名录库,强化要素保障,先后开展“准规模”工业企业、拟投产项目入库企业、产值突破企业情况摸底,加大过程管控,密切跟踪重点企业排查计划和影响因素,研究举措办法,提升培育质效。同时,深入推进企业培育发展,“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精准培育;中环光伏全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隆基光电突破50亿元,鑫晶新材料突破30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银川市26家企业入选自治区60户龙头企业培育名单,总数居全区第一;培育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3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同时,市工信局还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发挥市、县(市)区、园区三级问题协调办理机制,组织召开项目现场推进会18次,重点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立项、环评、融资等有关困难和问题,指导龙祥新能源等16户企业投资入库,推进宝丰电池及储能等151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全力抓好新建项目入规。1~9月份,月度入库企业12家,新增产值拉动全市产值增长2.3%,新投产项目已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硬支撑”。

优质服务 全力稳定工业增长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持续优化服务解难题,完善银川市“千名干部包千企”问题解决和包抓服务评估机制,实现政策订阅推送、问题收集研判、干部评估问效模式。截至目前,包抓干部通过对接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企业各类问题610余件,市级层面累计解决各类问题125件。联合国网电力公司,免费为工业企业开展电力诊断,指导企业调整交易计划、生产方式等降低用电成本。

“我们还积极落实‘项目长’包抓机制,紧盯项目开工、进度、入库、投资、达产等关键环节,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做好项目指导服务,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环欧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等151个项目,共享数控机床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等43个技改项目加速建设;蒙牛乳制品生产建设、晶环年产1200万片4英寸蓝宝石晶片切磨抛智慧化等65个项目顺利投产。同时,市工信局按照“项目—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思路,对主导产业链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制定《银川工业产业链发展图册》,为实施产业招商“挂图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建立“链长+链主”双带动招商机制,成立工作专班, 找准建链的龙头企业、补链的关键环节、强链的核心要素,厘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提出支持产业链招商的政策措施,中环光伏、蓝思科技、天通银厦、蒙牛乳业等“链主”企业,与园区分别组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食品产业招商小分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就意向合作项目进行深入洽谈。

政策护航 全力提振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银川市在关键节点兑现“工业经济稳增长20条”“强信心促发展稳经济25条”等政策资金8000余万元,设立3亿元的工业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及转贷基金。截至目前,累计帮助447户工业企业办理692笔贷转业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479.8万元。同时,积极争取2023年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等专项资金5180.7万元,惠及盾源聚芯等47家工业企业,全力保障了企业稳运行和项目快建设。同时,我市建立年度目标任务清单,坚持“日监测、周报送、半月调度、月分析、季通报”高频调度工作机制,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县区的调度,进一步传导责任压力,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面构建电力负荷、产品价格、40户重点企业、“6+2”县(市)区、园区不交叉监测分析体系,定期分析研判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不断提升运行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压实县(市)区、园区稳增长主体责任,树立目标导向、提振发展信心。

“下一步,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聚焦打造‘两都五基地’,立足‘三新’产业,以政府引导、市场补充为原则,以补齐产业链断点、夯实产业链安全基础为目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三新产业倍增、链式集群发展三项专项行动,狠抓产业链‘链主’、供应链‘标杆’企业培育,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和创新发展引领示范市做出‘工信贡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