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 总工程师见证制造业加速升级“破圈”

    发布日期:2024-09-25

明亮的智能化车间里,一条条明黄色的机械手臂腾挪闪转挥洒自如,焊接、组装、切割……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实验室、生产线“科技范”十足,聚力向新。

催生新模式 形成新动能

在巨能机器人的实验室里,一个近一吨重的橙红色机器人正在毫厘之间灵活舞动着手臂。“这个机器人有6个关节,模拟人类从腰部到手腕的整个运动过程,比如对工件的打磨,熟练工打磨一个侧面需要3分钟,机器人只需要20秒,而且能满足定制化需求,更提升了精细度。”巨能机器人总工程师宋明安说。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装备。“早在2008年公司创办时,我们就看中了数控机床的未来前景。2010年,我们成为国内同行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宋明安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单机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唯有改变生产模式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让巨能机器人走在了行业前列。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攻克难点,巨能机器人逐渐在桁架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自动化领域的视觉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成果,截至目前已向中国一汽、比亚迪等370多家终端用户交付1600多条智能化产线。

数字赋能引领产业升级

“我们每个产品都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生产状态、性能参数等所有产品信息都能在我们的大数据库里找到。”宋明安介绍,智能化车间里集中应用了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数字化智能传感器等数据采集技术随处可见,公司已实现了“万物共联”。

如今在银川,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是过去的“傻大粗黑”,而是借助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树立起绿色、安全、精细、数字化的新形象,曾经人们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无人工厂”变成了现实,机械臂等“数字工人”代替人类在各条生产线上自动操作,也引领着产业全方位升级。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赋能”突破提升行动,以数字化转型增强制造业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银川市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超过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