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成长沃土 培育发展动能——自治区政协委员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言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道路上的坚实力量。今年,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自治区政协委员朱彦华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建言,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人才、融资等突出问题,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民营企业“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库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提交《关于加强我区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提出,近年来,我区在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民营企业人才供需矛盾、人才紧缺仍是制约和影响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短板。
提案介绍,民营企业技能型人才呈“金字塔”型结构,初级工是“塔基”,中高级工是“塔身”,技师和高级技师是“塔尖”,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且年龄普遍偏高,面临断档危险。人才开发缺乏机制,培育资金投入较少。人才保障措施不力,队伍稳定性差,部分企业根据需要采取聘请、兼职、咨询等方式解决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项目的技术难题,没有属于自己产学研一体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建议,健全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配套的引进、留住、选拔、评价、奖励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采用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打造多元化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民营企业“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库,培育猎聘、测评等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态,畅通民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渠道,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进一步集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供给侧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充分发挥高职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协作,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企业孵化园,为企业人才建设搭建平台。
“完善民营企业需求育人体系,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和锻炼本土人才。”提案建议指导健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体系,畅通员工职业成长晋升通道,完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机制,全面释放各类人才潜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人才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户籍转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创建民营经济人才示范市、县(区)和人才建设示范民营企业、商(协)会,表彰和奖励优秀民营企业家及创业创新人才,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畅通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不少民营企业家形容为‘融资高山’。”自治区政协委员朱彦华提交《关于解决企业融资互保遗留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呼吁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助力民企跨越“融资高山”。
作为民营企业,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但一些民营企业常因被拖欠账款造成经济困难,影响正常经营运转。朱彦华说,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还有很多隐形门槛。大部分民营企业通过抵押担保的方式来融资,没有抵押物的企业只能找其他企业或企业主担保。“尤其在前几年经济发展较快时,很多民营企业都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贷款融资,但是担保人也跟贷款人一样承担着无限连带责任。”朱彦华在调研时发现,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状态下有些企业倒闭、破产,有些企业还在苦苦挣扎,还有些企业法人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不失信选择代为偿还本金及利息,原本健康的企业不堪重负,好多企业负责人为偿贷本金和利息发愁。
提案建议,政府出台相关金融政策,鼓励银行积极承担责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健康企业松绑,为银行后续盈利打下基础。有效降低融资门槛,利用互联网平台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民营企业经营数据创造便利条件,简化贷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银行可不依赖传统的抵押、质押贷款方式,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
切实推进第三方融资保险服务,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通过增信和风险分担机制,分散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对担保人涉及的担保金额和利息进行适当减免,让有潜力的企业能够继续发展,避免把担保人拖入失信行列,影响企业发展、员工收入和社会稳定,让民营企业敢融资、能融资、好融资。 (记者 张红霞)